海曙横街,“老席匠”翁世国的坚守

点击次数:更新时间:2020-08-14 11:08:59【打印】


竹席,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夏日避暑的必备品,它由竹皮劈成篾丝手工编织而成。今天(8月9日),记者走进海曙区横街镇云洲村。这里翠竹连绵,空气清新。一大早,71岁的村民翁世国就拿着刀上山砍竹子。(甬派客户端记者徐能通讯员张昊桦摄/文)


翁世国是第三代竹编技艺传承人,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竹编技艺,擅长编制竹席、竹篓、竹畚斗、竹凳、竹篮等生活用品。十几岁入行,50多年来手中的活一直没断过。“年轻的时候学习这门手艺,受到了当地许多人的认可,吃香得很!”翁世国说,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他手艺好,还爱动脑筋,简单的竹制品,自己只要看上几遍,就能做得八九不离十。


得益于曾在竹编厂上班,翁世国从20多岁就开始接触竹工艺品制作,对竹编花纹总有自己的想法。翁世国的作品数次被送到省、市评比,并作为优秀作品参加广交会,为村里和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。上世纪90年代,机械化流水线盛行,手工竹篾制品的“用武之地”越来越小,镇里不少传统的竹编厂关闭后,大多数篾匠相继转行,但翁世国却始终坚持。


2005年,根据当时横街镇村企政策,宁波华业纤维科技有限公司与云洲村结对,主动出资帮助村庄建设时,公司负责人陈向敏无意间结识了翁世国。“为了适应现代化市场需求,现代竹席生产采用了机械化、标准化的新工艺生产。”据陈向敏介绍,传统的手工编织最快也要7天,而机械新工艺生产可以做到无限量生产。


因为从事竹席行业,平时也爱收集精美的竹工艺品,而翁世国的作品又深深地吸引了自己,陈向敏聘请翁世国作为企业顾问,指导设计企业竹席花纹图案。“和竹编手艺人的合作,在现代工艺的基础上融入传统竹席的竹编元素,这也是让这种技艺活下去的一种方式。”


在竹林中找到大小合适的竹子后,翁世国用刀朝着竹子的根部砍去,五六下功夫,“咔嚓”一声脆响,竹子缓缓倒下。翁世国熟练地削去多余的竹节,取竹中的位置,背起回家。取来原材料,他从老旧的木桌中取出各式工具一一陈列,工具上黝黑的锈斑是时间留下的印记。他先用刀切去竹尖,沿着切口再垂直劈开,之后便用依次小一号的工具代替镰刀继续分割,直到变成纤细的篾丝。


 
客服中心
工作时间

周一至周日

8:00 - 18:00

请直接QQ联系!
展开客服